国自然申请书造假为何屡禁不止?

国自然申请书造假为何屡禁不止?虽然基金委三令五申打击各种造假行为,但每年都有好多学术不端行为被揭露揭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仅凭十几页的申请书,就可以获取国家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科研经费。相对于其他渠道的科研项目,不可谓不简便。国自科份量重,是衡量申请者水平的最直观指标。带来的不只是经费,还有荣誉、职称、收入。国自科诱惑不可谓不大。

 

因此,部分申请者(也可能是大部分申请者),为了获批,在申请书中造假、吹牛、撒谎,

造假是科研领域中最不能被容忍的行为之一。一些申请者在申请书中虚构研究数据、捏造实验结果,甚至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可能通过篡改实验数据,制造虚假的科研进展,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申请成功率。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科研诚信原则,更严重损害了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吹牛现象在申请书中也屡见不鲜。部分申请者过分夸大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成果,将自己的研究描述得无所不能,似乎只要获得资金支持,就能解决所有科学难题。夸大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或者虚构不存在的合作关系和资源优势。这种夸大其词的做法,不仅误导了评审专家,也破坏了科研竞争的公平性。

撒谎则是另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有些申请者在申请书中故意隐瞒重要信息,如研究团队的实际情况、前期研究的真实进展等。他们可能为了迎合评审标准而编造事实,甚至伪造推荐信或合作单位的支持证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造假、吹牛与撒谎现象,已发展到常态。懂的都懂。诚信的科研人,很难获批项目。

科研只有诚信,才有可能能推动人类进步,才不致于浪费纳税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