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高校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榜单揭晓

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2023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显示,各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基金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成绩斐然。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数、项目数连续十四年位列全国第一;东南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6项,首次突破400项大关;吉林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突破性进展,高峰学科数量增加2倍;厦门大学以在CNS正刊发表论文、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取得重要成绩。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发布了2023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根据年报显示,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数、项目数连续十四年位列全国第一;东南大学在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6项,首次突破400项大关;吉林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突破性进展,顶尖学科实现零的突破,高峰学科数量增加2倍;厦门大学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在CNS正刊发表论文7篇,1项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

据年报披露,上海交大在2023年取得了许多成绩:

学校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稳居国内一流高校前列、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国际四大排名中三个排名位居世界50强左右。新增5位两院院士。国家和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入选数保持领先,其中杰青21项(全国并列第二),长江17人(全国并列第二),优青20项(全国第二),海外优青82项(全国第一)。18项成果(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教学成果奖,高教类教学成果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四。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研工作立足于服务于“科技自立自强”和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十四年全国第一,杰出青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数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二,上海市科技奖总数位列全市第一,教育部科技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二。人文社科到账经费突破2.3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总数位列C9高校第三,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市第一。15位学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资助。成为全国首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之一。

2023年学校到校科研总经费达到72.3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数、项目数连续十四年位列全国第一,项目数达到1479项。国家重点研发/重大专项71项,新增国家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84项。2022年发表卓越科技论文8112篇,2023年发表NSC论文51篇,其中引领发文28篇,以交大为第一单位(一作且通讯)发文8篇,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3年度共收到各类捐赠人民币17,369.08万元,其中:用于发放奖助学金3,226.37万元,用于资助高层次人员岗位津贴及奖教金等7,465.36万元,用于基建和修缮等其他项目6,677.35万元。

东南大学

据年报披露,东南大学在2023年取得了许多成绩:

持续推进优质生源提升计划,本科生生源质量全面大幅提升,理工类分数线在“双一流”高校中平均位次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达14.7,其中江苏理工类位次居“双一流”高校第9位。

牵头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3项,列全国高校第十二。获国家一级学会/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4项、人才奖项9项,腾讯“科学探索奖”2项,腾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1项。获第23届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获2023年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奖17项,其中特别嘉许金奖3项,金奖6项。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加强成果转化,签订知识产权许可转让合同80项,涉及专利144件,合同经费0.51亿元。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6项,首次突破400项大关。成为全国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试点单位。获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42项,立项总数创历年来最好成绩;获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29项。GF项目立项354项,到账经费5.3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15项、国际/港澳台项目6项、课题58项。获批江苏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共140项,其中重点项目14项,立项数居全省高校第一。

2023年东南大学教育基金会总收入27724.50万元,其中捐赠收入26455.65万元;总支出10411.08万元,其中:管理费用支出109.63万元、筹资费用支出81.43万元、公益事业支出10220.02万元。

吉林大学

据年报披露,吉林大学在2023年取得了许多成绩: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稳步推进 撤销农林经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物流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获准新增人权学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降至48个。开展本科专业调整优化,本科专业数量减少至120个。“双一流”中期建设成效获得专家高度评价。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突破性进展,顶尖学科实现零的突破,高峰学科数量增加2倍。吉林大学学科交叉创新中心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荣获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本科教学成果11项,位列全国第六。38门“创新示范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高温高压大体积材料研究系统”开放试运行。获立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50项。获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含重大专项)9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含重大专项)4项。

全年新增国家人才50人,总量达到476人次。马琰铭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院士荣获2021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匡亚明/唐敖庆学者”在岗总量增至981人。

2023年度,吉林大学接受社会捐赠3087.48万元,其中:货币资金3029.98万元,实物捐赠57.50万元。捐赠资金主要用于奖助学金、奖教金、教学科研等。

厦门大学

据年报披露,厦门大学在2023年取得了许多成绩:

推进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完成中期自评工作。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本科专业停止招生。

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增国家领军人才17人、国家青年人才39人。50人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其中4人入选“博新计划”。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人获何梁何利奖,1人入选第二届“新基石研究员”,1人获科学探索奖。

新获批3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全国性科研平台,8个福建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推进嘉庚创新实验室、翔安创新实验室高水平建设,加快筹建福建海洋创新实验室。获科技部重点研发牵头项目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45项;国家社科基金各类立项总数并列全国高校第4,其中冷门绝学专项位居全国高校第1。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在CNS正刊发表论文7篇,1项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23年度学校共收到各类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金额合计2.18亿元。

高校在科研实力、教育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值得互联网创业项目课程分享平台密切关注和借鉴。未来,随着高校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壮大,相信将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