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植物学领域申请国自然基金有哪些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自然号结合相关指南内容,为大家进行了最新申报攻略整理。
植物学学科聚焦科学前沿,以立足国家需求为导向,资助以植物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研究。研究方向涉及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发生与进化、植物光合与固氮、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与代谢、植物与环境互作、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物质、植物生殖与发育、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化学,以及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等。从近年来植物学学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看,植物学各分支学科间发展不平衡。植物系统发生、植物生长发育、植物与环境互作等研究领域项目申请数量相对较多;古植物学、传粉生物学、有机物合成与运输、水生/湿地植物与资源等研究领域项目申请数量相对较少,鼓励有相关基础的研究人员申请。植物学学科鼓励申请人在植物系统与演化、植物引种和种质保护、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植物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植物重要活性成分的代谢与调控、植物之间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等领域和方向开展综合研究;鼓励植物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材料和信息等学科的交叉,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鼓励对进化位置重要的新模式植物以及特殊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探索研究;鼓励边远地区和科技欠发达地区的申请人与相关优势单位和群体开展合作研究。2024年度植物学学科将继续加强对植物分类学项目的支持,尤其加强对青年分类学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申请人开展世界性科属的分类学修订、关键地区和特殊生境的植物多样性研究,鼓励植物分类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提醒申请人注意:(1)植物与环境互作申请代码(C0205)下可受理植物共生互作申请,但不受理农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栽培相关研究的申请。(2)植物化学申请代码(C0209)下鼓励对植物中重要化学成分的深入挖掘及功能研究,但不受理以植物化学成分的药理学研究和结构修饰或合成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申请。
农学基础与作物学(C13)
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学科主要资助以农作物及其生长环境为研究对象,瞄准国家农业重大需求开展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强化作物种业基础研究,本学科重点关注以下研究领域:作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作物优异性状形成、调控规律及环境适应性,作物重要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与方法,作物绿色丰产提质增效的栽培生理机制与区域耕作制度改良等。
从2023年度项目申请情况来看,聚焦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凝练科学问题的项目有所增加,围绕作物生产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明显。申请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①在农学基础研究领域,不少项目缺乏将农业信息学、农艺农机学、农业生物系统工程学与农业生物学问题有机结合,科学问题和应用目标不明确;②部分项目注重跟踪国际研究热点,但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基础研究支撑实际应用的能力不强;③针对作物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克隆、挖掘研究项目较多,但针对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解析及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有待加强;④部分项目前期基础较弱,研究工作系统性和延续性不强,不能长期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研究;⑤部分项目申请书撰写不规范,存在相似度偏高、学术用语表述不准确等问题。本学科鼓励申请人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中凝练科学问题;鼓励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技术与作物生产紧密结合开展交叉研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关注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农艺性状研究;鼓励围绕作物丰产优质、轻简宜机、资源高效以及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作物栽培与耕作制度研究。本学科在农学基础研究领域(申请代码C1301、C1302和C1303),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应注重与农业生物学问题有机结合,不受理单纯以农业机械、农业物料、设施环境为科学问题或主要研究内容的申请;农业生物系统工程学领域(申请代码C1303)不受理以畜禽、水产等农业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申请。在作物学研究领域(申请代码C1304~C1312 ),不受理以园艺作物、林木、牧草与草坪草、药用植物与中药材、拟南芥等为研究对象的申请。
植物保护学(C14)
植物保护学是研究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成灾机理,建立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策略与技术的学科。植物保护学的研究要面向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需求,资助范围包括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作物免疫与抗性,农田草害、鼠害及其他有害生物,植物化学保护,生物防治,植物保护新技术,作物、生物因子互作与生态调控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植物保护学发展趋势是利用现代生物学理论、技术与大数据,深入揭示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及灾变规律和作物抵御有害生物的机理;综合运用植物保护及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建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对有害生物绿色治理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2023年度本学科项目申请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部分申请项目未能更好地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安全性;②部分申请项目创新性不够突出;③部分申请项目科学问题凝练不够准确,研究内容重点不突出;④少数申请书撰写不够规范和严谨。
2024年度本学科在研究内容上,鼓励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研究农作物有害生物成灾与演变机制、农作物有害生物抗性分子基础与调控、农作物-有害生物-环境的互作机理、有害生物防治药物分子靶标的挖掘、绿色农药创制与科学使用、有害生物绿色可持续综合防控,扶持农田草害、鼠害等研究;注重结合我国农作物不同产区生态特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供给、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带来的植物保护新问题。在研究手段上,鼓励新技术与传统方法、实验室研究与田间试验相结合,优先支持创新性强、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工作积累的科研项目。
本学科项目申请应注重以农作物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以防治或控制有害生物危害为研究目标,否则不属于本学科资助范围。本学科不受理以林木与模式生物(拟南芥、果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项目申请。
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C15)
园艺学是研究园艺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长发育与栽培生理、设施环境响应及调控、采后品质调控的学科。园艺学的资助范围包括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茶学、食用真菌学、设施园艺学和园艺作物采后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我国在园艺作物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园艺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产品器官发育与成熟、品质形成与调控、逆境应答与适应机理及调控、采后品质保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的营养基础以及肥料与养分管理的学科。植物营养学的资助范围包括植物营养基础、养分循环、肥料与施肥、养分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近几年,我国在植物营养遗传机制、土壤-植物系统氮磷循环与高效利用、新型肥料创制与施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2023年度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项目申请存在的共性问题是:①根据我国生产实际和产业发展需求提出和凝练的科学问题不够;②跟踪性研究较多,创新性和系统性不足,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研究缺乏。园艺学项目申请存在的问题为:①一些项目过度依赖高通量组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手段,对研究数据的生物学意义挖掘不够,与园艺生物学问题的关联不紧密;②品质研究不够全面深入;③园艺作物与环境互作的相关研究有待加强。植物营养学项目申请存在的问题为:①养分与产量、品质的协同研究不足;②中微量元素、绿色新型肥料方向研究偏少;③施肥与生态效应的理论基础、经济作物的植物营养研究有待加强;④水肥耦合机制与养分利用效率研究偏少。2024年度本学科将继续围绕学科前沿问题和产业发展需求,凝练和提出科学问题,优先支持引领我国产业发展的创新性、系统性和特色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园艺学继续支持以园艺作物绿色优质高效的机理解析与品种创制、栽培技术创新以及采后品质保持为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宜机化、高品质园艺生产的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扶持野生和地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注重品质性状多样化及提升、园艺作物与环境互作的研究。植物营养学继续支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绿色生产的养分高效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扶持“肥料与施肥”和“养分管理”领域的项目;鼓励开展绿色新型肥料、植物-土壤-生物互作、施肥与污染减排、热带作物营养与环境互作等与产业需求有关的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植物营养学各方向的均衡协调发展。本学科不受理以林木及拟南芥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偏重医学健康研究的项目申请。生态学(C03)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对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学学科资助范围包括: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与区域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环境与生物演化、污染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土壤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可持续生态学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我国生态学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重要生物类群保护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从2023年度项目申请情况来看,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生理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污染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等领域申请项目较多,而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行为生态学、景观与区域生态学、环境与生物演化等领域申请项目较少。2024年度,本学科将进一步面向生态学研究前沿,结合我国生态与环境科学问题,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优先支持野外调查与监测、新技术应用与学科交叉融合、生态大数据的整合与挖掘等方面的研究,鼓励与支持开展微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疾病生态学及重大工程基础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林学与草学(C16)林学与草学学科是以森林和草地为主要对象,研究其生物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学科。资助范围包括: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草培育、保护与利用,木材物理学,林产化学,树木生物学,森林土壤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信息学与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经济林学,园林学,荒漠化与水土保持,竹学。近年来,林学与草学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园林学,林产化学,草培育、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发展迅速。林木遗传育种、树木生物学、经济林学等方向项目跟踪性研究偏多,对重大技术瓶颈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不足。林产化学与木材物理学方向项目缺乏支撑产业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从2023年度项目申请情况来看,分支学科发展不均衡,园林学,林木遗传育种,草培育、保护与利用,林产化学等领域申请项目较多,竹学、森林土壤学和森林培育学等领域申请项目较少。2024年度,本学科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继续大力推进林草培育、保护与资源利用等方面相关基础研究的发展;优先支持具有连续性的长期野外研究;侧重支持常规遗传育种、木材材性与遗传育种关系、混交林形成及维持机制、经济林产量与品质形成机制、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提质增效、退化草地修复与功能提升、荒漠化防治过程与机理等相关研究;鼓励我国重要树种高效遗传转化体系构建、林草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林草碳汇能力提升的研究;扶持林下经济资源与利用、重大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控、牧草栽培与收贮加工利用、热带特色经济林等方向的研究。本学科不受理:①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有效活性成分药物学功能验证(包括抗肿留)的项目申请;②切削刀具研发、林区道路桥梁设计、森林工程机械设备、森工土木建筑等项目申请;③不以森林生物质为研究对象的林产化学方向项目申请。